格拉斯哥1945-1960年代的的超高住宅大樓, 英國的高樓住宅始祖


Glasgow, the largest Scottish city, is notorious for its' post-war high rising blocks and slums, the 20th century Stonehenge, and now they are to be demolished for 2014 Commonwealth Games. 



英國在二次大戰 (1945) 結束時, 為了解決大量人口沒地方居住, 蘇格蘭第一大城, 格拉斯哥(Glasgow), 學起它在大西洋另一邊美國兄弟之城-芝加哥, 蓋起了超高大樓拼裝住宅, 來安置手無寸"錢"的無業勞工,1950年又安置了來自蘇格蘭高地(Highlands) 及愛爾蘭(Ireland) 鄉村勞工移民, 讓這些便宜拼裝車高樓出租住宅, 雪上加霜, 沒錢繳房租給市政府就罷了, 來自無錢階級受到社會不平等擠壓, 在這些房子裡, 變成了「凶神惡煞」訓練所, 逐漸地, 這些在格拉斯哥市中心10分鐘路程的區域 (Gorbals, Red-roads), 變成了「貧民窟 2.0」, 比起它們在維多利亞時期移民工的社會脫節有無不及, 是格拉斯哥一度背上犯罪之城的惡名!

1970年代, 柴契爾夫人更是把格拉斯哥的煤礦業坑廠關閉, 在社會底層的煤礦工人更是因為丟了工作,養不起家, 把柴契爾夫人恨之入骨, 這也說明2012年夫人走了, 部分格拉斯哥人集結在市政廳前廣場, 飲酒狂歡, 顯示出工黨大本營的格城, 因工人階級因素而產生的『反骨』。

同一年代, 格拉斯哥賴以為生的百年造船業 (Ship-building) , 因東亞的四小龍, 尤其南韓與台灣的造船業掘起, 而劃下句點, 二次重創格拉斯哥城市經濟, 城市由 120 萬人頓時縮減到 60 萬人, 那唯美的維多利亞市中心街道, 成了名符其實的「萬人空巷」, 萬人失業, 街道商店空空如也, 更別說這個在城郊的『現代版英國巨石陣 (Stonehenge) 』般的高樓貧民窟, 更把格城劃上犯罪之都代名詞...

新加坡總理-李光曜, 有鑑於英國二戰後過於"善良"的社會住宅政策 (Council's House) 失策, 進而改良了新加坡 1965 年立國後的國民政府組屋計劃 (HDB) , 記起高樓住宅並非解決貧民問題, 給他們錢, 不如給他們一隻釣竿, 讓有能力工作的勞動階層, "自己買下"住宅單元, 你賺多少, 政府『加倍奉還』, 讓台版的「耕者有其田」, 變成新加坡的「勞者有其屋」,這之後進而改變了柴契爾的住宅政策, 「勞工者, 你們就買下房子吧, 政府來補助」, 如此一來改變安置社會住宅的方向, 由租為買, 這些1945-1950年的「高樓住宅教訓」, 就像紀念碑般地駐立在市中心城北與城南處, 格拉斯哥的住宅又從此往郊區蓋起有天有地的雙拼獨棟住宅發展, 透過政策讓人人買得起! (當然這也埋下全世界講英文的國家, 都很會炒房的前因)

這迅速的高樓住宅拼裝車造成的貧民窟及犯罪, 一直是格拉斯哥1990年代之前的代名詞, 直到整城人民受夠了, 在1983年代開始重新找回曾經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第二首都, 英國的芝加哥美名下的城市榮耀, 舉起『格城下一步會更好 (Glasgow's Miles Better)』等城市復興運動, 透過清理在工業革命之後因燒煤而已經燻黑的紅砂磚立面, 驚奇地發現18-19世紀祖先留下來的美好城市烙印, 盡散滿城!

此舉讓格拉斯哥在 1990年, 繼雅典, 佛羅倫斯, 阿姆斯特丹, 巴黎及伯林, 為英國奪得第一個『歐洲文化首都』的美名, 也因為它的特殊建築史歷程 (新藝術運動的麥金塔等), 讓格城在1999年榮登英國建築及設計之都的頭銜!

這些現在看似荒涼的社會住宅, 在2014年格拉斯哥舉辦的 2014 大英國協運動會裡, 要部份鏟平做為開幕典裡及相關場地, 這一幕改變英國及新加坡住宅歷史的畫面, 也將慢慢只在教科書裡找得到!


More news:  Herald Scotland: http://www.heraldscotland.com/mobile/sport/commonwealth-games/cwg-news/red-road-secrecy-uncovered.24189223

Facebook post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fbid=10152423483384662&set=a.10150529914529662.392639.790144661&type=1&theater 

Comments